“我国的竹编艺术经过了千年传承、源远流长,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艺术中的瑰宝。”近日,盐城师范学院“点亮微光,盐青先行”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务团在江苏省盐城市、扬中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区组织开展“七彩假期”暑期艺术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本次暑期活动以“走进竹编”为主线,包含文化介绍、走进当地、采访大师、体验制作等多个环节,活动内容充实丰富,形式新颖多样,旨在带领学生从那些世代相传的讲述和沉寂千年的传承中,领略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
7月15日,志愿团队的成员们先后给不同地方的小学生们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带领小学生走进当地非遗文化——竹编。篾匠技艺,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手艺。“篾”指劈成条的竹片。用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编出竹篓、篮子、簸箕、竹席等各式各样的日用器物。在江苏省扬中市,就世代传承着这门手艺。扬中岛的淡竹生长旺盛,丰富的竹材料资源吸引了大量竹篾匠人,他们在岛上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竹编技艺如同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而然地在一代又一代扬中人手里传承下来。
紧接着,志愿者们带领着小朋友们去采访了江苏省优秀竹编艺术大师耿月新老先生。从耿老先生的叙述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一个好的竹编作品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从绘图到选材编织,无一不需要时间。从始龀之年到古稀之年,时光在耿月新老师不停编织的指缝间悄悄溜走,带走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年华。但他对竹编的爱却与日俱增,这种坚持和执着,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在耿老先生的竹编工作室中,志愿者们看到了各种惟妙惟肖的竹编工艺品,有老师做的,也有学生做的,这让志愿者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竹编文化的魅力所在。志愿者们鼓励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手去体验究竟什么是竹编,随后又开展了剪纸活动,来自浙江萧山区的小伙伴说:“就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纸,通过翻折与裁剪,竟然出现了如此美妙的图案,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小朋友将自己日常生活所见呈现在美丽的剪纸图案里,不仅动手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还实现了即刻的创新,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他说:“传统的图案固然美丽,但用传统文化的形式表达今天的社会,才能将中国文化真正地传承和弘扬下去。”
手指一抬一压之间,彰显传统工艺的魅力,小小竹篮,是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更是传统竹编艺术的魅力绽放。此次七彩假期走进竹编活动旨在引领幼儿对竹编文化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希望更多幼儿能关注到此传统技艺并加以传承学习,让传统的竹编技艺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