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的作者卢梭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概括为“自然教育”,在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学生:爱弥儿,讲述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用他的教育原则来教导爱弥儿。在《爱弥儿》中,卢梭讴歌乡村、热爱自然,反对城市禁锢儿童思想、行为发展,认为乡村环境更适应幼儿的天性发展。
在乡村的教育中,卢梭在文中说:“空气对儿童的体格作用之大,特别是在生命开始的头几年更为显著……我宁肯叫孩子去呼吸乡村的好空气,而不愿意他呼吸城里的坏空气。”卢梭认为乡村的“空气”,即乡村的自然环境,是更加利于幼儿自然成长发展的教育环境。乡村的生活更加得淳朴自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还有人文环境,幼儿年龄小,只能关注事物表面的,浅显的,感性的特征,城市因为装饰着好看的外衣, 则更容易引诱和传染孩子,所以,儿童更适合在相对淳朴的乡村生活, 让他们感知到更纯净合理的形象, 有助于对他们今后积极的价值观的形成。卢梭提出“回到乡村”,乡村生活淳朴的行为和自然界中多样的花草树木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当代, 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落后, 家长大多认为城市教育更优于乡村教育,但不能片面的说哪种绝对优, 而要辩证的看待城市和乡村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在城市幼儿园的孩子不能忽略乡村教育对孩子的有利影响,可加强城市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的交流,让城市里的孩子也能够亲身体验到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体验到乡村幼儿园的特色教育资源。比如在乡村,幼儿教师可向儿童展示介绍种子,让幼儿对自己身边的农作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满足好奇心与兴趣,之后幼儿便会更主动得观察周围农作物,提升观察能力……
在乡村这个环境下教育幼儿的同时要注意让幼儿自然得发展。“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他照料着孩子,他视察他,跟随他。”作为幼儿的老师,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只有在防止别人对你的学生施加影响的时候,你才能采取行动”, 要做的是观察,跟随孩子,并适时引导孩子,而不是命令孩子做什么。“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同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源自三种途径,“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只有这三方面因素在同一个体里协调发展,这一个体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也不是完全的放任其自由,幼儿教师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教师要给予幼儿大方向的前提下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引导其认识。
作为乡村定向学前教育师范生,我们不仅要了解《爱弥儿》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更要积极地将《爱弥儿》中所蕴含的适宜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我们在以后的乡村幼儿教育实践中要坚持自然教育,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促进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